孩子胆小、多疑?是“高敏感儿”表现,这样引导成“试验型”孩子

教育 阅读:1 来源: 2019-12-25 14:31:16

前一段时间过周末,几个妈妈就相约将孩子一起带出来玩,大人们正围在一起聊天,小朋友在旁边一起进行玩耍,看了一群聚在一起玩的小朋友开心的手舞足蹈,只有明明一个人在旁边,自己堆起了积木。

明明妈妈看到之后,有点忧心的对其他妈妈说:“这孩子总是这样,别人在一起玩的时候,总是他一个人待在一边,看起来一点都不合群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交不到朋友怎么办?”

其中一个妈妈听了之后,顺势看到了一群孩子,之后对明明妈妈说:“明明妈妈不用特别担心,你快看”原来明明一个人坐在一旁思考、玩玩具,逐渐已经堆起了一个小型的机器人,这样周围的小朋友十分的惊讶,纷纷惊呼:“嗨!你是怎么做到的?太厉害了!”“你能教教我吗?”……

孩子胆小、多疑?是“高敏感儿”表现,这样引导成“试验型”孩子

而面对一群小朋友的夸赞,明明腼腆的笑了起来。

从明明的表现可以看出,明明的性格属于一种沉静思考型的性格,虽然看起来不善于和其他人进行打交道,但是因为做事有主见,有条理,所以也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喜欢。

每一种性格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采用适当的教养方法,逐渐的培养孩子,形成健全、良好的性格。

性格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和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性格就如同人们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在人的一生中,都会享受到这一良好资本不断增值所带来的“利息”,而坏的性格就好像一笔永远无法还清的“债务”,其不断增长的利息则是一种折磨,令他无法成功,直到最后“人生破产”。

家长们在培养孩子形成良好性格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为孩子的人生储存资本,不断的为孩子的未来增值,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孩子胆小、多疑?是“高敏感儿”表现,这样引导成“试验型”孩子

一、思考敏感型孩子的性格特点

1.喜欢提问和思考

很多小孩子对于外界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而这一点在思考型孩子身上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遇到一件新鲜事物的时候,总是向家长问个不停。

而爱提问就是思考型孩子最明显的性格特点,总是在向家长提出“十万个为什么”,面对思考型的孩子,家长应该耐心并正确地为孩子进行解答,即使不知道正确的答案,也应该鼓励孩子去寻找答案,这样不仅能够充分的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能保护孩子的求知欲。

2.情感更为细腻,并且也更为敏感脆弱

思考型的孩子,因为爱观察和喜欢思考,在情感上也形成了非常细腻的体现,往往能够注意到别人忽视的细节,但正是因为关注到细节的原因,就很容易形成钻牛角尖的情况,变得更加的敏感和多疑。

所以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当中,应该更加细心的感受孩子情绪方面的变化,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引导孩子释放情绪,将身心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家长们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这些特征,就代表着孩子也是一种情感敏感型的孩子。

孩子胆小、多疑?是“高敏感儿”表现,这样引导成“试验型”孩子

二、思考敏感型孩子的表现特征

艾融博士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敏感型个体所具有的4个特征。

1.在事情的处理上更为深度(D: Depth of processing)

敏感型的孩子对于一些细微的变化更加的关注,所以遇到一些情况的时候,比一般人更容易接受到刺激,对于搜集到的信息,也比同龄人能够做到更加“深度”的处理。

这些处理经常表现为:

①总是更加细心的观察其他人,偶尔会表现出一种超出同龄人的处理方式

②在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对于一些细节方面的事情考虑得更加细腻,思考事情将会出现变化的任何可能性,最终做决定的时候也更加的慎重。

③在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更容易找到整个事件的核心部分,并且能够一针见血的找出问题的所在。

④因为考虑事情更加细致,所以通常在一件事情上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外界看来更加的趋于优柔寡断、内向、胆小等。但其实这些表现也代表着他们正在考虑事情的可行性。

⑤具有一定的幽默感。


2.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O: being easily Overstimulated)

德国学家Friedrich Gerstenberg对于敏感型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刺激的情况进行过系统的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参与实验的人们被要求观看一个屏幕上排列紧密的字母"E",判断实验者是否能够从中找出特别的字母“F”,以此来判断,实验者比较能够接受刺激的程度。


孩子胆小、多疑?是“高敏感儿”表现,这样引导成“试验型”孩子


而最终的结果显示,敏感型人群比一般人更容易作出事情的正确判断,但是同时也会使敏感性人群在做完实验之后显得更加疲惫一些。

如果尝试观察敏感性人群的话,人们就会发现敏感型人群在参加一些活动或者进行一些外出时,比较其他一般人更容易出现疲惫的情况,并且有的时候还会过早的提出离开。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不合群,相反,他们正在努力地融入其中,只是在融入的过程当中,因为受到过多的刺激而感到精神疲惫。

常出现的表现为:

①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②不是特别喜欢惊喜的出现

③会因为过度的兴奋,而晚上不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等等

孩子胆小、多疑?是“高敏感儿”表现,这样引导成“试验型”孩子

3.敏感型的人群情绪反应更大,同理心也更强(E: being both Emotionally reactive generally and having high Empathy in particular)

如果家长发现自己家的孩子,会因为一件东西或者一只小动物长时间的产生过于激烈的情绪表现时。很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属于敏感型人群。

日本的临终关怀医生森津纯子,将这种高于一般人的同理心,比作“音叉”,任何人都有与别人情绪产生共鸣的“音叉”,但是主要区别在于个体的音叉的大小、数量和功能不同:

“若一般人对“快乐、悲伤、恐惧、愉悦……”等情绪的反应,看作为10支小音叉,那么敏感性人群可能拥有约1000~10000支大音叉”

一般人在面对一件事情的发生或者是一种情绪的产生时,表现出来的情绪不会过于的激烈,持续的时间也不会过长,但是敏感性人群正好与此相反,他们因为在情绪的表现方面接受的更为强烈,所以在情绪方面的表现时间也会更长一些。

有时候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因为一件小玩具的破裂,或者是因为一只小动物的离开而产生更多情绪上的敏感表现的时候,家长也不需要过度的担心,因为这是敏感型孩子的正常表现。

孩子胆小、多疑?是“高敏感儿”表现,这样引导成“试验型”孩子

4.更加能够察觉到细微变化的刺激(S: being aware of Subtle Stimuli)

高敏感型人群对于感知器官的刺激比一般人表现的更加的敏锐。例如当出现一些细小的声音,或者是出现一些事物的变化。其他人可能不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这些细节的变化,而高敏感型人群则会特别的在意。

关于这一特征的出现,艾融博士表示:一些人的感觉景观更加的敏感,但是大多数人并不是感觉器官反应过度,而是情绪反应大,思考程度更广,因此也更容易察觉出细微的变化之处,这点可以通过观察“E”当中的“F”得以体现。

所以如果有家长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抱有特别多的关注时,也不要去进行干预孩子,因为这也是他们高敏感型人群的一种特征体现。

孩子胆小、多疑?是“高敏感儿”表现,这样引导成“试验型”孩子

四、关于思考型敏感型孩子的教育方法

1.从细节入手,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

关于思考敏感型的孩子,可能外在的表现会趋向于内向孩子的发展,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不善于和其他人进行打交道,有时候只不过是他们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倾注于自己关注的事情方面,而当家长发现孩子,更在于细节方面的观察时,应该鼓励孩子对于这方面的发展,同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慢慢的多和外界进行建立交流。

思考敏感型的孩子,更加善于观察别人所忽略的细节,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优点,但是在外在表现方面也体现出孩子更加的内向和腼腆,不能够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使得这一个优点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家长在面对这样的孩子时,应该更加的鼓励孩子有关于细节方面的优点,及时的抓住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从侧面培养孩子更多的自信心。

美国教育大师卡耐基曾经说过:当我们试图改变他人时,不妨用赞美代替责备,即便只有一点点进步,我们也应该表扬他,从而激励他,促使他不断进步。


孩子胆小、多疑?是“高敏感儿”表现,这样引导成“试验型”孩子

2.培养孩子的“粗线条”

因为思考敏感型的孩子更加的关注细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容易在乎细节带给自己的改变,同时在有关细节方面也会同样对其他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有时这种要求可能不被他人所接受。

所以家长在培养思考敏感型孩子的过程当中,提供给孩子更加轻松和自由的成长环境,并且有意识的培养孩子更加粗线条一点,在孩子和其他人进行相处的过程当中,不要让孩子对于他人的过错过于的在意,生活当中如果遇到其他人错误的产生时,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人更多的长处和优点方面,让孩子更好地原谅他人的过错。

当孩子在原谅他人的过程当中,自己的内心也会得到一定的解脱,同时孩子的气度也会得到相应的升华,有时候家长对孩子粗线条的培养,更加有助于孩子形成豁达的个性和宽阔的心胸,也更容易和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孩子胆小、多疑?是“高敏感儿”表现,这样引导成“试验型”孩子

3.培养孩子从“思考型”转换为“试验型”孩子

很多时候,思考敏感型的孩子,更加重视自己内心思考的成果,对于事物的发展变化也更加倾向于内在的思考,而缺少了动手能力的表现。

思考型的孩子,表现出来更多的方面是爱提出问题和对问题进行思考,但是在思考问题当中,孩子很有可能并不会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是仅仅停留在“思考”方面,但是更多的时候,真理往往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所以家长们培养孩子多一些的动手能力,将思考和动手能力同时进行发展。

家长在生活当中,发现孩子是一位小小的思考家时,不妨多多鼓励孩子的动手能力,将孩子取向于“试验型”孩子发展,可以由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引导孩子进行动手解决,这样也可以由孩子实现从思考型朝向试验型发转变。

家长在发现孩子情绪方面更加的敏感,对一件事物,花费思考的时间更多的时候,不要过于担心,这会影响孩子社交能力方面的发展,因为这只是代表孩子更加注重于问题的思考,而不会因此缺少与其他人建立适当的社交关系,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应该重新发现孩子有关于思考方面的优点,鼓励孩子朝向这一方向更多的发展,因为这对孩子的未来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推荐阅读:叶紫

分享至:
0 收藏